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
- 400-009-0862
- 邮箱:
- zhongyuanbotu@126.com
云南简史
添加时间:2017-12-20
云南简史
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比北京人早110万年。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狞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汉武元狩(公元前122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遗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传说西南有一古道通往身毒(印度),但古道掩蔽于崇山峻岭,很难寻觅,除非能看见七彩之云。于是,武帝常在宫中遥望西南,希望能有奇迹。一日,武帝终于看见西南天边有一片七彩之云,神奇美丽,急派使臣追寻。使臣追啊,追啊,翻山越岭,一直追到了西南方,发现七彩之云驻留在这里,这里山清水秀,万物祥和,彩云南现。彩云之南,云南由此而得名。
“汉习楼船”: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今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可怎么联络大夏呢?正在武帝大伤脑筋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武帝一见顿时高兴起来,说: “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身毒(今印度)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道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去寻求道路。
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的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的宜人气候、肥沃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等,禀报给武帝。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并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
后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非常景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气魄和功绩,把北京颐和园里的湖更名为“昆明湖”以表纪念。
七擒孟获: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获时天边突然出现七彩祥云,诸葛亮观之以为这是老天暗示:须得七次拿得孟获,才能真正收服此地人心。于是有了这“七擒孟获”的典故。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
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火烧松明楼)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天宝战争:但随着南诏国的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这是唐王朝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开始不断欺压南诏。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昏庸,宰相杨国忠专权,奸臣当道。公元750 年,南诏王阁逻凤带着妻子去拜谒云南太守张虔陀。不想这个骄淫的边官不但调戏了阁逻凤的妻子,还乘机敲诈勒索他。阁逻凤“冲天一怒为红颜”,起兵攻陷了姚州城,张虔陀被逼饮鸩自杀。由此拉开了天宝战争的序幕。堂堂的大唐帝国岂能容得下小小的南蛮对它的权威进行挑战,天宝十年,唐朝发兵,派鲜于仲通率兵6万来征讨南诏。阁逻凤一再谢罪求和,但刚愎自大的鲜于仲通根本没把阁逻凤放在眼里,他想用6万大军来踏平南诏,南诏无奈被迫应战,联合吐蕃,大败唐兵,仅鲜于仲通一人独身逃脱。三年后唐王朝再次派出李密帅10 万大军南征。白居易著名的《新丰折臂翁》写了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命。诗中借老翁之口说道: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这位命运悲惨的老人,以欣喜口吻自庆侥幸,反映出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无穷苦难。仍然落得全军覆没,李密沉江而死。在这次战争中,南诏虽然大获全胜,面对累累尸骨,南诏王下令收葬,在西洱河边建了“万人塚”。邓子龙的诗。命清平官郑回撰写了《南诏德化碑》,1200多年过去了,这一块象征着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平昌盛的丰碑依然矗立在此,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平静的历史。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金庸与天龙八部、宋挥玉斧)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 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至此,“云南”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辖、行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理名词。(元跨革囊)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永历皇帝)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缅甸,法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越南,清朝无力援助缅甸越南,两国分别强迫清朝再次割让不少云南土地给缅甸和越南。
1950年2月24日是云南解放日,这是一个云南各族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
元谋猿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比北京人早110万年。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狞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开始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联系内地。
汉武元狩(公元前122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遗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传说西南有一古道通往身毒(印度),但古道掩蔽于崇山峻岭,很难寻觅,除非能看见七彩之云。于是,武帝常在宫中遥望西南,希望能有奇迹。一日,武帝终于看见西南天边有一片七彩之云,神奇美丽,急派使臣追寻。使臣追啊,追啊,翻山越岭,一直追到了西南方,发现七彩之云驻留在这里,这里山清水秀,万物祥和,彩云南现。彩云之南,云南由此而得名。
“汉习楼船”: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时威胁中原的安宁,汉武帝集中兵力常年与匈奴作战,使人力和物力都耗费过大。武帝为此寝食难安,希望能联络西域的大夏国(今阿富汗)来夹击匈奴,以除心头忧患。可怎么联络大夏呢?正在武帝大伤脑筋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献上了他从大夏带回的“蜀布”、“邛竹杖”等西南物产。武帝一见顿时高兴起来,说: “蜀布、邛竹杖乃西南物产,今从大夏带回,定是由身毒(今印度)运去。因此从西南必有通往大夏的道路。”当即便下令派使臣去寻求道路。
使臣兵分几路进入四川、云南地区。其中一部分翻过横断山脉,在洱海地区被强悍的“昆明族”阻挡,无法前行,就只有留居下来。这期间,他们对当地有了较深的了解。回到长安后,将滇池地区的宜人气候、肥沃土地和丰富的物产等等,禀报给武帝。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并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更名为“西南夷道”。
后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非常景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气魄和功绩,把北京颐和园里的湖更名为“昆明湖”以表纪念。
七擒孟获:传说公元225年,诸葛亮第一次擒拿孟获时天边突然出现七彩祥云,诸葛亮观之以为这是老天暗示:须得七次拿得孟获,才能真正收服此地人心。于是有了这“七擒孟获”的典故。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
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公元七世纪,大约在大唐帝国兴起的同时,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部落联盟的民族政权,称为“六诏”。分别是蒙舍诏、越析诏、邓赕诏、施浪诏、浪穹诏、蒙嶲诏,“诏”为夷语, 有“王”或“首领”之意。(火烧松明楼)
738年,巍山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南诏建立后,不断向四面扩张,其鼎盛时期曾控制了东至云南曲靖地区,东南达越南北部,西南直达今缅甸曼德勒,北以大渡河为界,东北抵达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的广大区域,统一西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天宝战争:但随着南诏国的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强大,这是唐王朝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开始不断欺压南诏。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昏庸,宰相杨国忠专权,奸臣当道。公元750 年,南诏王阁逻凤带着妻子去拜谒云南太守张虔陀。不想这个骄淫的边官不但调戏了阁逻凤的妻子,还乘机敲诈勒索他。阁逻凤“冲天一怒为红颜”,起兵攻陷了姚州城,张虔陀被逼饮鸩自杀。由此拉开了天宝战争的序幕。堂堂的大唐帝国岂能容得下小小的南蛮对它的权威进行挑战,天宝十年,唐朝发兵,派鲜于仲通率兵6万来征讨南诏。阁逻凤一再谢罪求和,但刚愎自大的鲜于仲通根本没把阁逻凤放在眼里,他想用6万大军来踏平南诏,南诏无奈被迫应战,联合吐蕃,大败唐兵,仅鲜于仲通一人独身逃脱。三年后唐王朝再次派出李密帅10 万大军南征。白居易著名的《新丰折臂翁》写了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发动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命。诗中借老翁之口说道: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这位命运悲惨的老人,以欣喜口吻自庆侥幸,反映出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无穷苦难。仍然落得全军覆没,李密沉江而死。在这次战争中,南诏虽然大获全胜,面对累累尸骨,南诏王下令收葬,在西洱河边建了“万人塚”。邓子龙的诗。命清平官郑回撰写了《南诏德化碑》,1200多年过去了,这一块象征着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平昌盛的丰碑依然矗立在此,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不平静的历史。
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金庸与天龙八部、宋挥玉斧)
元明清时期,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统一大理国, 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出现云南省之名,至此,“云南”正式成为我国中央直辖、行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名称和地理名词。(元跨革囊)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沐英率军队在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攻占云南,灭元朝梁王。明朝末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永历皇帝)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缅甸,法国征服中国清朝藩属国越南,清朝无力援助缅甸越南,两国分别强迫清朝再次割让不少云南土地给缅甸和越南。
1950年2月24日是云南解放日,这是一个云南各族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
下一篇:南诏德化碑太和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