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009-0862
青海
当前位置:主页 > 导考资料 > 面试资料 > 西北 > 青海 >
日月山导游词
添加时间:2017-12-19
  日月山藏语为“尼玛达哇”,蒙古语为“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是去往青海湖的必经之路,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其实日月山在盛唐以前不叫日月山,而是叫做赤岭,因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远看如喷火,近看如染血”,“远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无毛”而得名,【山海经】中有记载“日出东海,日落赤岭”,赤岭,就是今天的日月山。
这座海拔3520米的小山,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来说,称不上高山,更谈不上险峰,但它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来说,是青海省其它山峰却望尘莫及的,为什么要这么说,首先一点,他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岭、衔接带,历来都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其次,它还是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岭,站在山顶,向东望去,是千亩良田,阡陌纵横,而转头向西望去,却又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所以,又有了草原门户的美誉,第三,它又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所以,又有了西海屏风的称号。
说到日月山,咱不得不提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她是谁呢?没错,就是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朝,当时,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带了万余人,走了三千多公里地,带了大量的粮食种子,还带了大量的医术典籍绸缎等嫁妆,走到了赤岭,也就是现在的日月山的时候,立马山脊,向东望去,群山起伏,向西看去,草原茫茫,于是呢,就从怀中拿出了临行前皇后送给她的一面宝镜,日月宝镜,据说这面宝镜十分神奇,想念家乡的时候,拿出宝镜擦一擦,镜中就能显现出长安的美景和亲人的笑脸,文成公主掏出了宝镜,满怀期待的擦了擦,可是,镜中却没有显现出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的笑脸,有的,只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不禁涕泪连连,一生气,就将宝镜摔碎在了赤岭山巅,后人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在藏地做出的贡献,在日月山南北两侧各修建了一座亭子,北侧山峰上的是日亭,亭内有壁画,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在请婚过程中巧破难题的轶事,南侧山峰上的是月亭,亭内也有壁画,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从中原带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盛唐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王朝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则逐一反映文成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的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的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时代的奠基人,则永垂史册。两个亭子所处的山峰之间有一个隘口,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交马赤岭”【中原王朝和吐蕃王朝的使者必须在此换乘对方的马匹,方可踏入异域土地】
 守望日月山,这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动,“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抬头望望蓝蓝的天,低头是伫立的日月山”,回望着这横卧的日月山,就像是“劝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就像“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天涯海角,漫漫远嫁之路,必然要有这么一处分手告别的苍凉之地,山坡下,竖起了一座汉白玉雕塑的纹成功之大型雕塑,或是看着这时代的变迁,又或是在迎接远方的客人,站在雕塑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远嫁之路,如今,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两地人民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