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
- 400-009-0862
- 邮箱:
- zhongyuanbotu@126.com
梦回千年苗寨,沉醉桃源时光
添加时间:2017-12-20
(梦回千年苗寨,沉醉桃源时光)
今天我们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位于我们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一位贵州黄果树的布依族女孩,虽然不是苗族,却和苗族有着深厚友情,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西江千户苗寨"吧!
西江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那个时候就已经存有文字记载,所以也有千年苗寨的寓意,而苗族是苦难深重的民族,历经坎坷,经过无数次大迁徙,最终很大一部分定居到了贵州的茫茫深山里面,"西江"两个字从古语的苗语读音是读"鸡讲"意思是苗人给当地人商讨借住的土地,由于黔东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水源便利,而苗人生性艰苦耐劳,沉默寡言,居然在地势蜿蜒曲折的山地开垦出水田,种植水稻,于是一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定居下来!
大家走进苗寨,迎面而来的是层层叠叠,气势恢宏的苗族吊脚楼,这些别具特色,古色古香的干栏式古代民居木结构的建筑正是苗人智慧的体现,他们依山而建,顺势而下,不用一钉一卯,穿插衔接夯实,在贵州黔东南主峰"雷公山"脚下,打造起独属于自己的"盛世桃园"不得不让观者感叹,仿佛梦回千年时光,惊艳世外桃源。
西江苗寨最早在1986年正式定为贵州黔东南民族示范村,那个时候苗人贫穷落后,道路封闭,缺吃少穿,某一天,一个国外的摄影师慕名而来,用相机记录下苗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些层峦叠嶂的山谷,那些连绵成片的吊脚楼,那些朴实生动的笑脸,跃然画面,公布于《国家地理杂志》上,一炮而红!多少外国人远渡重洋,万里颠簸,就为一睹西江苗寨那远古而来的生动气息,感受上古人类最简单纯粹的生活乐趣。我们国人也是在90年代末期才渐渐听闻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隐藏在"蛮荒之地"。2000年之后,西江千户苗寨渐渐完善,成为贵州黔东南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据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西江苗寨原住民2880户,总共8000多苗人,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千户苗寨"哦!
现在,各位渐渐看到苗寨被这条名叫"白水河"的河流一分为二,河流上每隔一段就架起一座苗寨独有的建筑~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家祭桥,它外形壮观,楼台亭阁,别致雅静,是苗人们乘凉,欢聚,议事的一个公共场合。西江苗寨里面总共就有七座风雨桥,桥头的匾额都以苗语来命名,意义为各种苗族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美好祝愿!用苗语读出来就好像唱歌一样好听!而我们看到山坡上那一栋栋吊脚楼,也别具特色,屋檐的四个角翘起来,就像苗族最喜欢的动物——牛头上的牛角,而最纯粹的苗族吊脚楼屋顶上中间也有一个小牛角造型的图腾,二楼有一个伸出去的阳台,苗语叫"阶息"俗名叫"美人靠",专为女人而打造,人们常说: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苗族的美女都讲究长发及腰,每天清晨,她们休闲的靠在"阶息"上,用牛角梳沾上白酸汤一遍遍梳理自己的长发,再仔细的挽成高高的发髻,插上一朵鲜艳的杜鹃花,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清新动人呢!我们国家很多民族专家这样夸赞苗族,说他们是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如今都还完整的保留着唐朝发饰,明朝服饰,自带皇族风采的少数民族。是呀!各位,你今天看到的西江苗族其实只是我们贵州百苗系列中的一支,大家可以惊叹,为什么我们贵州被称赞为"多彩贵州"了?因为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就是我们贵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我们会到苗族人家做客,切身感受一下热情似火的苗族风俗。苗人待客喜欢摆上连接成桌的长桌宴,煮一锅地道的酸汤鱼,香甜软糯的五彩糯米饭,肥而不腻的"古藏肉",酸辣爽口的酸鱼酱,热气腾腾的鸡汤稀饭,最后一定还要喝上一大碗苗族自己酿的"榜当酒"(就是糯米酒),苗族姑娘们身着银饰叮咚的五彩盛装,小伙子们吹起长长的芦笙,来到您的身边,又唱又跳的敬酒,大家别害羞,一定要放飞快乐,完全沉浸在西江苗寨最简单纯粹的快乐中,和她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喝"榜当酒"。酒足饭饱,您摇摇晃晃登上观景台,一览西江最美丽的夜景,望着茫茫深山里,一片星星点点,百家灯火,小风一吹,我保证,大家会发自内心感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烦恼,那些无奈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您大声喊出“活着,简单就是最开心的事”。
我们苗寨还有很多文化的沉淀和古老小巷子里的前尘往事,都需要您自己和爱人,和家人,和朋友,静静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第二天清晨,您从小木屋里被久违的公鸡打鸣叫醒,推开吊脚楼的小木窗,眼前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偶尔有贵州的矮马驮着货物,踢哒,踢哒的爬上山坡,有几个苗族少女靠在美人靠上,梳理长发,眼前一切景象仿佛如梦似幻,却又历历在目,触手可及,希望您在我的陪伴和讲解下,这个假期,能够"梦回千年苗寨,沉醉桃源时光!谢谢!
今天我们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位于我们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我是一位贵州黄果树的布依族女孩,虽然不是苗族,却和苗族有着深厚友情,就由我带领大家游览,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西江千户苗寨"吧!
西江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那个时候就已经存有文字记载,所以也有千年苗寨的寓意,而苗族是苦难深重的民族,历经坎坷,经过无数次大迁徙,最终很大一部分定居到了贵州的茫茫深山里面,"西江"两个字从古语的苗语读音是读"鸡讲"意思是苗人给当地人商讨借住的土地,由于黔东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水源便利,而苗人生性艰苦耐劳,沉默寡言,居然在地势蜿蜒曲折的山地开垦出水田,种植水稻,于是一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定居下来!
大家走进苗寨,迎面而来的是层层叠叠,气势恢宏的苗族吊脚楼,这些别具特色,古色古香的干栏式古代民居木结构的建筑正是苗人智慧的体现,他们依山而建,顺势而下,不用一钉一卯,穿插衔接夯实,在贵州黔东南主峰"雷公山"脚下,打造起独属于自己的"盛世桃园"不得不让观者感叹,仿佛梦回千年时光,惊艳世外桃源。
西江苗寨最早在1986年正式定为贵州黔东南民族示范村,那个时候苗人贫穷落后,道路封闭,缺吃少穿,某一天,一个国外的摄影师慕名而来,用相机记录下苗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些层峦叠嶂的山谷,那些连绵成片的吊脚楼,那些朴实生动的笑脸,跃然画面,公布于《国家地理杂志》上,一炮而红!多少外国人远渡重洋,万里颠簸,就为一睹西江苗寨那远古而来的生动气息,感受上古人类最简单纯粹的生活乐趣。我们国人也是在90年代末期才渐渐听闻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隐藏在"蛮荒之地"。2000年之后,西江千户苗寨渐渐完善,成为贵州黔东南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据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西江苗寨原住民2880户,总共8000多苗人,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千户苗寨"哦!
现在,各位渐渐看到苗寨被这条名叫"白水河"的河流一分为二,河流上每隔一段就架起一座苗寨独有的建筑~风雨桥,风雨桥又叫花桥,家祭桥,它外形壮观,楼台亭阁,别致雅静,是苗人们乘凉,欢聚,议事的一个公共场合。西江苗寨里面总共就有七座风雨桥,桥头的匾额都以苗语来命名,意义为各种苗族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美好祝愿!用苗语读出来就好像唱歌一样好听!而我们看到山坡上那一栋栋吊脚楼,也别具特色,屋檐的四个角翘起来,就像苗族最喜欢的动物——牛头上的牛角,而最纯粹的苗族吊脚楼屋顶上中间也有一个小牛角造型的图腾,二楼有一个伸出去的阳台,苗语叫"阶息"俗名叫"美人靠",专为女人而打造,人们常说: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苗族的美女都讲究长发及腰,每天清晨,她们休闲的靠在"阶息"上,用牛角梳沾上白酸汤一遍遍梳理自己的长发,再仔细的挽成高高的发髻,插上一朵鲜艳的杜鹃花,这样的画面,是多么的清新动人呢!我们国家很多民族专家这样夸赞苗族,说他们是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如今都还完整的保留着唐朝发饰,明朝服饰,自带皇族风采的少数民族。是呀!各位,你今天看到的西江苗族其实只是我们贵州百苗系列中的一支,大家可以惊叹,为什么我们贵州被称赞为"多彩贵州"了?因为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就是我们贵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我们会到苗族人家做客,切身感受一下热情似火的苗族风俗。苗人待客喜欢摆上连接成桌的长桌宴,煮一锅地道的酸汤鱼,香甜软糯的五彩糯米饭,肥而不腻的"古藏肉",酸辣爽口的酸鱼酱,热气腾腾的鸡汤稀饭,最后一定还要喝上一大碗苗族自己酿的"榜当酒"(就是糯米酒),苗族姑娘们身着银饰叮咚的五彩盛装,小伙子们吹起长长的芦笙,来到您的身边,又唱又跳的敬酒,大家别害羞,一定要放飞快乐,完全沉浸在西江苗寨最简单纯粹的快乐中,和她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喝"榜当酒"。酒足饭饱,您摇摇晃晃登上观景台,一览西江最美丽的夜景,望着茫茫深山里,一片星星点点,百家灯火,小风一吹,我保证,大家会发自内心感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烦恼,那些无奈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您大声喊出“活着,简单就是最开心的事”。
我们苗寨还有很多文化的沉淀和古老小巷子里的前尘往事,都需要您自己和爱人,和家人,和朋友,静静的用心去感受,去体会。第二天清晨,您从小木屋里被久违的公鸡打鸣叫醒,推开吊脚楼的小木窗,眼前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偶尔有贵州的矮马驮着货物,踢哒,踢哒的爬上山坡,有几个苗族少女靠在美人靠上,梳理长发,眼前一切景象仿佛如梦似幻,却又历历在目,触手可及,希望您在我的陪伴和讲解下,这个假期,能够"梦回千年苗寨,沉醉桃源时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