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009-0862
河北
当前位置:主页 > 导考资料 > 面试资料 > 华北 > 河北 >
河北古城保定
添加时间:2017-12-07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纬38°10′-40°00′,东径113°40′-116° 20′之间。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保定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盛产花生、苹果、鸭梨、大枣、草莓等。  保定是一座有着 2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名城,是河北的文物大市。保定最初于西汉时设邑,称乐乡,至清代成为直隶省省府,文物古迹、旅游景点众多,绝对值得一游。保定市总面积2211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26平方公里。辖3个区、4个市(县级)、18个县,总人口1035.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69.24 万人;农业人口887.73万人;非农业人口147.66万人。  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丰果茂,盛产小麦、棉花雪桃、草莓、白洋淀鱼虾等驰名中外。  矿产资源:物华天宝,阡陌流金,西部山区矿产丰、油料等农作物。生物资源丰富,共有生物资源3000多种。其中植物资源2500多种,动物资源500多种,望都辣椒、安国药材、曲阳鸭梨、阜平大枣、满城富,蕴藏着多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现已探明储量的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矿种50多种,石棉和大理石储量居全国之冠。  水利资源:地下富水地段达400平方公里,水资源为88.5亿立方米/年,市区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可与矿泉水媲美,一亩泉水源区最大开采量为每昼夜54万吨。  旅游资源:保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荟萃,风景独特,是北方旅游、观光圣地,保定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个,数量居河北省首位。现有全国十大园林之一的古莲池,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华北明珠”白洋淀,易县清代西陵,出土2000年前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满城汉墓,曲阳北岳庙,定州开元寺塔,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涞水野三坡,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涿州影视城等300多个旅游景点。古莲池,地处保定市内闹区,正门坐南面北,与望湖春饭庄隔街相望。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南塘呈半圆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莲池实为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古莲池初名"雪香园",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1289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荷花依然繁茂。因此,俗称为"莲花池"。此后多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三百年前,清朝在此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名扬中外,随之莲池被辟为行宫,皇帝出游中曾多次在此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上世纪初达到了极盛。园中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草,珍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水之间,相互交织,成诗入画,美不胜收。其中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以它独具的风格,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入侵保定,纵兵大抢三天,价值千百万两白银的古莲池,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令人目不忍睹。洗劫之后,虽经修整,却未能恢复原貌。直到1949年以后,屡经修缮,莲池才逐渐重现绚丽多彩的风姿。信步莲池,随处可遇佳境。园中最大的假山,由沟通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山上怪
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引颈,有的如猿猴搔耳,有的似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视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有如碧涛波澜。山中有"篇留洞",由钟乳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幻影迭生。山下有一座汉白玉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与赵县安济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沿桥向东,可通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去中心岛上的藻咏厅。浏览一下濯锦亭,以及响琴涧、响琴榭、响琴桥等景点,也各有佳妙,传有史话。  “莲叶托桃”,是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自然。传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脱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莲池园藏石刻相当可观,对学习和研究书法具有很高的价值。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 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园藏石刻中有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有苍劲有力、潇洒的王阳明的“夜宿天池”;以及清朝康熙皇帝手笔“龙飞”题字。真可谓墨宝荟萃,更渲染了古莲池这一古代名园的艺术色彩。满城汉墓在河北满城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陵山主峰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窦墓在刘墓之北侧,皆坐西朝东。凿山为陵,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刘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体积2,700立方米,由墓道、车马房(南耳室)、库房(北耳室)、前堂(中室)和后室组成。前堂是一个修在岩洞里的瓦顶木结构建筑,宽宏富丽,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作乐的大厅。后室又分石门、门道、主室和侧室。主室象征内寝,内置汉白玉石铺成的棺床,上置棺椁。主室南侧的小侧室象征盥洗室。墓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整个墓道先用石块填满,后在墓道外口砌两道土坯墙,其间浇灌铁水加以严封。 窦墓和刘墓大体相同,体积为3,000立方米,外口是在两道砖墙之间,灌以铁水封闭,比刘墓更为坚固严密,其库房和车马房亦比刘墓为大。两墓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器物,丝织品、银鸟篆壶和医用金针共一万多件。其中有:长信宫灯,高48厘米,通体镀金,作宫女跪坐执灯状,可调节灯光的照度和照射的方向,烛燃烟灰可溶体内,又可以拆开各部便于清洗,灯上刻铭文六十五字。错金博山炉,是一种熏炉,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错出精致的纹饰。把香料放入点燃,香烟通过炉盖的许多小孔,袅袅上升,弥漫房中,炉盖高而尖,铸成山峦重选之形,以象征海中博山,故称博山炉,工艺之精湛,举世罕见。还有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首次重大发现。衣用玉片制成,玉片间以金丝编缀。刘的玉衣长1.88米,用玉片2,498块,金丝约1,100克,分头、上衣、裤、手套和鞍五部分。窦的玉衣长1.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600克,结构相同。
清西陵位于易县梁各庄西,在北京的西南方向,离北京140公里,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清皇室的陵墓共有5处:辽宁沈阳的北陵(昭陵)和东陵,辽有新宾的永陵(兴京陵),河北遵化的东陵和易县的西陵。河北境内的东、西二陵是对清朝的王城——北京而言的,东陵在北京东面,西陵在北京西面。清西陵一带地形为丘陵,这里地域广阔,方圆100公里,西有紫荆关,南有易水,东南为燕国下都遗址。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障,林木茂盛,殿阁嵯峨,透露出一派皇家气势,确实是一个游览圣地。  清西陵规模宏大,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占地100多平方公里, 共有14座陵墓,其中主陵4座: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园寝7座。14座陵墓共葬皇帝4个,皇后9个,贵妃、贵人、嫔、妃、格格等57个,亲王、公主6个,总共76人。西陵以泰陵(雍正陵)规模最大,因当时正值“康乾盛世”之间,经济发达,以后逐渐衰败,加上列强入侵,一代不及一代,目前已打开的光绪陵是最小的陵寝。西陵的昌陵有一回音壁,其规模、效果胜于北京天坛回音壁,是世界有名的四大回音壁之一。陵区内不仅建筑精美,而且园林气息浓郁,古松参天,四季常青,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当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