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
- 400-009-0862
- 邮箱:
- zhongyuanbotu@126.com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添加时间:2017-12-11
辛亥革命的历次起义中,广州起义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 最壮烈最鼓舞人心的一次。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 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 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 地安葬。后来这里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辛亥革命的黄花岗 公园。
1911年4月27日,是农历辛亥年的三月二十九日,下午 5时半,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起 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100多名革命 党人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 上,惨不忍睹。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 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葬后潘达微还以 《谘议局前新鬼隶,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将安葬烈士情况 在报纸上作了报道。潘认为,“红花”不及“黄花” 一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 名一直沿用至今。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烈们终于可以告慰泉下。1912年,由当时的广东军政府拨10万元在原墓地修建烈士陵园。孙中 山先生亲手栽种了青松。1918年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滇军师 长方声涛募款继续修建,使陵园初具规模。1919年参议院议 长林森又发起向海外募款扩建,从此增建了墓亭、纪功坊、乐 台、四方塘等建筑。此后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等建 筑。至1935年陵园已基本建成,开辟为黄花岗公园,至今。 黄花岗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山区先烈中路区庄附近。
陵园坐北向南,占地1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正门宽32. 5米,为一座三拱仿凯旋门式的建筑。门额上 的花岗石刻有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
进大门后是长达230米的宽阔墓道,当中有泮池、石拱 桥,尽头为七十二烈士陵墓。
陵墓呈正方形,每边长17. 5米,石砌围栏四周围有铁链 栏杆。墓中建一墓亭,亭内立有一墓碑,上书“七十二烈士之 墓”。亭顶形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亭前右侧碑亭内 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72位烈士的姓名。 左侧立一碑,上补刻有至1932年审查所得的14位烈士的姓 名,碑名“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
墓后是章炳麟撰写的“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 身正面刻着与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纪功坊东、 西两侧各有螺旋式梯级抵达坊顶。坊顶中间用72块长方形石 块横列成崇山形的“献石堆”,象征72位烈士。顶端伫立着一 位高擎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
纪功坊后耸立《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碑记》连州青 石碑。该碑是1934年刻置,高3. 02米,宽1.82米,是广州现存最大的连州青石碑刻。碑文长达3000余字,详细地叙述 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历史和陵墓修建的经过,以及86 位烈士的就义情形。
陵园西角还有一拱形门,门额上嵌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墓道” 10个大字。北门原是陵园的正门,后增建大门遂成为 侧门。侧门后的墓道,东接正门墓道上的拱桥泮池。道旁林立 着北江同志先锋队等悼念烈士而刻置的石碑和一对石雕龙柱, 还有起义烈士喻培伦的衣冠冢。
墓寝右侧的松树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亲手种植的。当年 种有4棵,现在只剩下一棵。1981年又补种3棵,供人景仰。
松树前面是潘达微先生墓。潘达微,1880年出生,1929 年病逝于香港。他是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 年与友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潘先生当年冒死收殓烈士遗 骸受世人称道。潘先生死后,葬于陵园内,朝夕与烈士们相 伴。1951年人民政府将潘的墓穴移至现在的位置,并立碑 “潘达微先生之墓”来纪念他。碑后是潘达微先生于1921年写 的《自述》全文,追记了他收殓烈士遗骸的详细经过。
墓园的东北角一带,还立有不少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 陵墓。其中包括“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之墓”,墓碑后刻有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按少将阵亡抚恤冯如家属及将其事迹宣传国 史馆的命令。
邓仲元墓园约有3600平方米,建于1928年,坐西北向东 南,有墓道门楼、铜像、乐台、八角亭、墓冢和墓表。邓是辛 亥革命的名将,积极参加讨袁及反对军阀的斗争,功绩卓著。 当孙中山得知他遭陈炯明暗杀后,觉痛失良将,追赠邓仲元为 陆军上将。
杨仙逸墓。杨仙逸是“中国空军之父”,1918年应孙中山 之召从美回国,组建中国第一支空军,1923年9月随孙中山 出师讨伐陈炯明。后因鱼雷爆炸不幸以身殉职。孙中山闻讯,极为悲痛,下令追赠杨为陆军中将,并定其殉难之日每年的9 月20日为航空节。
史坚如祠。史墓原在先烈路青菜岗,1913年建。1978年 因建设需要迁至现址。墓门上有“史坚如先生祠”石额,为胡 汉民题。WOO年10月在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起义(惠州三洲 田起义)时,史坚如为配合惠州起义,挖地道人广东巡抚署, 埋炸药炸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德寿未遂。事后被捕牺牲,年 仅22岁。
此外,园内还有叶少毅、王昌、梁国一、韦德、金国浩、 翁飞龙及越南志士范鸣泰等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烈士的坟墓。
浩气黄花,终于可以告慰一代英魂。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 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 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 地安葬。后来这里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辛亥革命的黄花岗 公园。
1911年4月27日,是农历辛亥年的三月二十九日,下午 5时半,黄兴率领革命党先锋队160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起 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100多名革命 党人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 上,惨不忍睹。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 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葬后潘达微还以 《谘议局前新鬼隶,黄花岗上党人碑》为题,将安葬烈士情况 在报纸上作了报道。潘认为,“红花”不及“黄花” 一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 名一直沿用至今。
辛亥革命胜利后,英烈们终于可以告慰泉下。1912年,由当时的广东军政府拨10万元在原墓地修建烈士陵园。孙中 山先生亲手栽种了青松。1918年烈士方声洞的哥哥、滇军师 长方声涛募款继续修建,使陵园初具规模。1919年参议院议 长林森又发起向海外募款扩建,从此增建了墓亭、纪功坊、乐 台、四方塘等建筑。此后又增建了黄花亭、西亭、正门等建 筑。至1935年陵园已基本建成,开辟为黄花岗公园,至今。 黄花岗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坐落在东山区先烈中路区庄附近。
陵园坐北向南,占地1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
正门宽32. 5米,为一座三拱仿凯旋门式的建筑。门额上 的花岗石刻有孙中山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金色大字。
进大门后是长达230米的宽阔墓道,当中有泮池、石拱 桥,尽头为七十二烈士陵墓。
陵墓呈正方形,每边长17. 5米,石砌围栏四周围有铁链 栏杆。墓中建一墓亭,亭内立有一墓碑,上书“七十二烈士之 墓”。亭顶形如悬钟,寓争取自由警钟之意。亭前右侧碑亭内 立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碑上刻有72位烈士的姓名。 左侧立一碑,上补刻有至1932年审查所得的14位烈士的姓 名,碑名“补书辛亥三月廿九广州革命烈士碑”。
墓后是章炳麟撰写的“缔结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坊 身正面刻着与正门相同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纪功坊东、 西两侧各有螺旋式梯级抵达坊顶。坊顶中间用72块长方形石 块横列成崇山形的“献石堆”,象征72位烈士。顶端伫立着一 位高擎火炬的石雕自由女神像。
纪功坊后耸立《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碑记》连州青 石碑。该碑是1934年刻置,高3. 02米,宽1.82米,是广州现存最大的连州青石碑刻。碑文长达3000余字,详细地叙述 了广州“三•二九”起义的历史和陵墓修建的经过,以及86 位烈士的就义情形。
陵园西角还有一拱形门,门额上嵌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墓道” 10个大字。北门原是陵园的正门,后增建大门遂成为 侧门。侧门后的墓道,东接正门墓道上的拱桥泮池。道旁林立 着北江同志先锋队等悼念烈士而刻置的石碑和一对石雕龙柱, 还有起义烈士喻培伦的衣冠冢。
墓寝右侧的松树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亲手种植的。当年 种有4棵,现在只剩下一棵。1981年又补种3棵,供人景仰。
松树前面是潘达微先生墓。潘达微,1880年出生,1929 年病逝于香港。他是广东番禺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 年与友人在广州创办《平民报》。潘先生当年冒死收殓烈士遗 骸受世人称道。潘先生死后,葬于陵园内,朝夕与烈士们相 伴。1951年人民政府将潘的墓穴移至现在的位置,并立碑 “潘达微先生之墓”来纪念他。碑后是潘达微先生于1921年写 的《自述》全文,追记了他收殓烈士遗骸的详细经过。
墓园的东北角一带,还立有不少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的 陵墓。其中包括“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之墓”,墓碑后刻有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按少将阵亡抚恤冯如家属及将其事迹宣传国 史馆的命令。
邓仲元墓园约有3600平方米,建于1928年,坐西北向东 南,有墓道门楼、铜像、乐台、八角亭、墓冢和墓表。邓是辛 亥革命的名将,积极参加讨袁及反对军阀的斗争,功绩卓著。 当孙中山得知他遭陈炯明暗杀后,觉痛失良将,追赠邓仲元为 陆军上将。
杨仙逸墓。杨仙逸是“中国空军之父”,1918年应孙中山 之召从美回国,组建中国第一支空军,1923年9月随孙中山 出师讨伐陈炯明。后因鱼雷爆炸不幸以身殉职。孙中山闻讯,极为悲痛,下令追赠杨为陆军中将,并定其殉难之日每年的9 月20日为航空节。
史坚如祠。史墓原在先烈路青菜岗,1913年建。1978年 因建设需要迁至现址。墓门上有“史坚如先生祠”石额,为胡 汉民题。WOO年10月在孙中山发动的第二次起义(惠州三洲 田起义)时,史坚如为配合惠州起义,挖地道人广东巡抚署, 埋炸药炸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德寿未遂。事后被捕牺牲,年 仅22岁。
此外,园内还有叶少毅、王昌、梁国一、韦德、金国浩、 翁飞龙及越南志士范鸣泰等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烈士的坟墓。
浩气黄花,终于可以告慰一代英魂。